定格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 一位港城企业家的初心故事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
6月的港城,一间民间展馆里人潮涌动。
这间展馆,是由港城企业家鹰游集团董事长张国良独立筹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陈列馆”。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间间富含年代记忆的房间,一件件真实的物品,铺展开一幅百姓视野的改革开放历史画卷。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展品,引人驻足。开馆以来,已接待近8000批次、约5万人次。
一个民营企业为何要办这样的一座展馆?张国良说,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他。因为改革开放,让他从大山中走进了大学,成为攻克碳纤维产业化难题的专家型企业家。因此,他从内心深处想做这样一座展馆,定格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让更多的人知道美好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大国崛起里的“小叙事”
在陈列馆内,一个学生证引起笔者关注:这是张国良大学时的学生证。
作为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张国良一直保留着这个证件。他说:“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坐在大学课堂上课的机会,大家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读起书简直像疯了一样。”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无数年轻人投身改革建设的浪潮。张国良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像张国良一样的年轻人被改革开放唤醒了青春,他们在学校夜以继日地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倍加努力地工作。
他们见证了包产到户激活中国农村的历史,他们身先士卒在乡镇企业展身手,他们挑起了国企改革企业重组的重任,他们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暗礁,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学会了游泳。”张国良说。
改革开放书写了一个国家从贫穷到繁荣的发展史诗,激荡起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更深切影响了那代年轻人。
每当回忆这些岁月时光,张国良都十分振奋。他至今保留着当年的高考复习资料、大学学籍档案、高考的准考证、大学学生证等。他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我们这些人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这些感受也是促使他筹建这座“改革开放四十年陈列馆”的重要动因。
同国家层面的展览不同,张国良在筹建这座陈列馆时坚持一个初衷,就是“民生”视野。
展馆内,笔者看到这里与“民生”有关的资料、物件、图片,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每一阶段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40年时间,4个不同时期中国家庭摆设的变迁,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个体在大时代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开放每一分、每一秒,都为亿万人民带去改变。
站在改革开放45年的当下,我们凝视这座展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它让人们深切地了解到改革开放不仅实现了大国崛起,还让无数个体命运实现了巨变。无数的中国年轻人向着未来充满激情地进发,也如涓滴入海汇聚成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
正如陈列馆管理人员刘卫东所言,这些记忆让他们从心里认同改革开放,并更加坚信明天会更好。
变革大潮中“弄潮儿”
张国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陈列馆”前言中写道:连云港市的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了那一代人的潜能和智慧,是改革开放在不断淘汰落后,催生新事物,社会在大风大浪中进步。
陈列馆内,通讯工具、冰箱、钟表的变迁尤其醒目,可以说改革开放赋予了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多元维度,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笔者看到“环球牌”毛巾、“熊猫牌”卫生纸、“花果山”啤酒、“连云港牌”手表等曾经享誉行业的港城品牌实物。如今,这些品牌背后的企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
在这场大变革中,有倒下的,更有站起来的。恒瑞、鹰游、中复连众等港城新的行业龙头在大潮中脱颖而出,推动港城新的发展。
张国良深切地参与到这场“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他带领一家以纺织为主的传统企业跨界挺进新材料——碳纤维领域。
回顾碳纤维产业化,笔者听过很多激动人心的精彩故事。
时间回到2005年,那一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4个年头。全球市场向中国打开了大门,张国良企业生产的毛毯远销欧美国家。
当人们以为张国良会躺在舒适圈数钱的时候,他却在寻找新的项目。张国良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停滞鼎新的脚步。正是在那一年,张国良发现了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机遇。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因其具备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导电好的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医疗等军民产业。
2005年,年近50岁的张国良,从最初连碳纤维分子式都不会写的门外汉,一头扎进碳纤维领域中,带领团队一举突破了发达国家对碳纤维技术的封锁,实现了我国碳纤维产业化的梦想,并拿下我国碳纤维市场销量的70%。张国良说:“当时,没有什么别的念头,就是希望能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当时国内的碳纤维研究基本还局限于实验探索。专家们对张国良的想法也是一片质疑之声:“碳纤维产业化难度太大,有些国内企业几个亿砸进去,连碳纤维原丝的影子都没见着,你能行?”
在质疑声中,2005年9月29日,鹰游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并提出“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发展目标。张国良查遍有关碳纤维的信息,记下3000多个主要工艺数据,在决定搞碳纤维的半年多时间里,他读过的相关书籍和资料足足有2米高;几个月时间,他几乎找遍国内碳纤维的专家,把一辆吉普车跑得几乎散了架。
改革开放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这种“变”的思维,让张国良这代企业家具有非常特别的气质。
在张国良的办公室,笔者发现一座巨大的屏幕,上面显示的是鹰游集团所有子公司生产一线的场景。
看到笔者诧异的眼神,张国良解释说:“这样有助于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帮助工厂进行技改。”
作为国内干喷湿法产能最大企业的当家人,张国良并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一直在“卷”着自己。随着中复神鹰3万吨碳纤维基地的建设,中复神鹰的单线产能将达到4000吨,成为国际产能最大的碳纤维企业。
当我们审视这座陈列馆,不由深切地感到,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最该致敬的是人,是每一个在历史大变革中自觉“卷”起来的中国人。
历史从不怠慢“奋斗者”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陈列馆”的结语部分写道:此时的中国人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涩、手足无措,变得张扬而自信。然而历史的沉淀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来路是如何走过的。
陈列馆内,有着各种各样的票据,并按比例缩建了一间供销社。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的物资不会这么丰富。如今的中国从“筒子楼”到“小高层,电梯房”;从粮票、布票到快递自由,其背后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张国良说,陈列馆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让人们更加懂得,今天我们日益美好的生活正是改革开放的果实。
2003年,张国良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那一年是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当时大家听到后都很振奋,但是也纷纷在问‘小康社会’是什么?”张国良回忆说,“当时我第一反应肯定是‘温饱’,起码大家吃得上饭,穿得上衣服吧。”但看着大街上,很多人家还在刷着马桶,农村还有人家吃不饱饭,他心里也嘀咕小康社会真的能如期到来吗?
正是改革开放,让这片土地上的人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无数的时代弄潮儿守护乡村,在希望田野上种出幸福;甘当城市发展的“脚手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幸福的生活;献身科技创新,改变生活方式……无数普通人用辛劳的工作和奋斗的精神,推动中国小康社会从梦想走向现实。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张国良说:“改革开放前,我怎么想也没有想到今天的中国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是这样。”
张国良的事业同样是这样。2022年,中复神鹰实现了上市。中国产的干喷湿法碳纤维从1.0晋级即将迈步到4.0版本。张国良告诉笔者,目前,他在港城投资建设的3万吨碳纤维基地就是4.0版本的碳纤维。一旦该厂建设完成,中复神鹰就将实现同国际一流碳纤维企业叫板的底气。
正如有人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深启示着每一个奋斗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港城,同张国良一样拥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从来不畏险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滚石上山、艰苦奋斗,践行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采访结束时,张国良告诉笔者,他正准备筹建百年中国的陈列馆。他说:“很多民族都特别重视历史纪念,很多历史发生的地方都有英雄雕塑或者纪念碑。我希望将现有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陈列馆’扩容,加入百年中国的奋斗内容,让年轻人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新闻来源:连云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