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在这里,你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金典纺织的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向“新”提“质” |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怎么干?

2024-03-26 字号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仅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更积蓄着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行走在纺织集群、产业园区、企业车间,尽是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绿色化发展的身影。即日起,《纺织服装周刊》特开设向“新”提“质”栏目,让我们从纺织产业发展的故事中,追寻纺织新质生产力诞生的源头;从前沿领域的变革中,见证中国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进程。

 

 

 

“嫦娥五号”月面国旗正负150℃下不褪色,芳纶、芳砜纶、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助力C919减重7%,石墨烯纤维温暖了2022北京冬奥会,海藻也能做成衣服,智能纺织品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和前沿性的纺织技术变革正在系统性推动着产业变革与市场变革。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线与安全底线,构筑着产业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当前,纺织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正在众多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力、夯实基础。

 

01

以新材料延展新空间

 

在纺织行业,从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等制造创新,碳纤维、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纤维状能源与电子器件等材料创新,到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领域创新,智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等产品创新,一系列颠覆性、革命性的新材料新技术推动着产业结构升级与应用场景延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曾指出,发展纺织新质生产力,要以新质生产力的新特征为引领,形成新的投入产出关系。要积极布局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挖掘产业发展活力与潜力,成为累积、提升发展韧性新的突破口。要以新材料延展新空间。不断开拓纤维新材料、纺织复合材料及产业用制成品的品类与应用。

 

武汉纺织大学就将众多纺织材料的科技成果应用在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发挥了纺织力量,也拓宽了纺织应用领域。比如,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嫦娥五号”月面国旗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一面在月球上“正负150℃下不褪色”的织物版国旗,助力天问一号着陆“魔鬼9分钟”的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等代表性成果,在中国深空深潜、航天军工事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还在生物医用和大健康、智能穿戴等领域,在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纳米纤维柔性传感等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介绍,航空航天和军工、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可穿戴纺织品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就聚焦前沿技术,打造产业创新的引领力,强化纤维材料的前瞻性基础研究,从源头上解决了各种关键共性技术和科学问题,推动纤维材料与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绿色循环等方面的交叉创新,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了很大贡献。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表示,下一步中心将面向国家战略集中力量进行自主性、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以纤维材料为牵引,加快形成体系化融合,促成创新链发展、产业链合作、技术链互通的大局面,加快形成纺织新质生产力。

我国已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具有科技与产业的双重属性,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作为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从有到站上世界舞台的亲历者、践行者,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成功研发出了T300、T700、T800、T1000、T1100,规模从百吨到千吨再到万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现在,公司已经开始了第四代碳纤维的研发。“这一代碳纤维将是更低成本、更大规模化、更高稳定性的碳纤维,未来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单晶硅、光伏、建筑、氢能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我有信心做好。”董事长张国良心中已经布局了未来产业。

 

利用海藻研发纤维,这在青岛大学也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延致介绍,海藻纤维不仅成功开拓了纺织纤维第三来源,生产加工过程还绿色环保,也典型的绿色纤维。而且该产品纤维强度是传统棉花的1.5倍,手感却接近羊绒,且具有阻燃性,前景非常广阔。

制造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系统性发展,纺织科技创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在此基础上,加快融合创新就更能铺就锦绣坦途,新领域、新赛道、新场景将持续涌现,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02

以新质效提升老产业

 

专家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质”,关键在以产业的新“质态”带来发展的新“质效”。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既是牵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也是实现生产力系统跃迁的重要落点。

 

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立足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乡白鹭投资集团董事长邵长金认为,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基础是硬件。无论是装备更新还是工艺创新,都需要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通过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装备制造业将得以快速发展,并将最新、最先进的装备应用于纺织行业等领域。

“我们通过设备更新,生产效率提高了30%。在车间不增加甚至关停四个老车间的情况下,产量没下降反而增长了。靠的就是装备创新和智能化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邵长金举例。

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2022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达14.6%,高于全国13.1%的平均水平;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网络化协同、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柔性供应链、智慧型营销、沉浸式体验,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加速产业系统性变革重构。

 

在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墙上大屏跳动的数据实时反映车间产量、能耗等,以前,工人通过手工操作机器,1人管4台;现在,通过中控设备“指挥”机器,1人管30台。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介绍,这套智能化无人值守黑灯车间建立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流程数智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黑灯车间,减少用工 60%,设备运转率由 75% 提高到95%以上。

近几年,迪尚集团不断推动服装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加大在AI和3D等新技术方面的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打造全产业链立体化发展模式,以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迪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华介绍:“以前建模定型,长期做一个衣服,建模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而且容量很大,现在用AI就很快,而且是对整个收集时尚的信息、各方面的配饰能起到非常高效的作用。我们一年光做样品,就相当于一个中型工厂,能生产60万件。”

 

03

以新绿色构筑话语权

 

孙瑞哲曾指出,发展以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在技术的涌现中形成绿色产品、绿色业态、绿色价值是产业体系完整性、安全性、先进性的有力支撑,是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与未来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每年产生6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并以超过10%速度快速增长,化解资源约束,循环经济成为重要模式。可喜的是,已经有众多企业在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攻克技术难点,开发出了一系列循环再利用纺织品。

 

作为中国民用锦纶技术的龙头企业,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倡导绿色产品研发,近几年开发出以原液着色锦纶、生物基锦纶为代表的绿色低碳系列产品“锦生纱”广受下游认可。去年,公司更是攻克核心技术壁垒,利用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率行业之先重磅研发出消费后再生锦纶纤维E-SUNLON®(中文名称“爱赛纶”),在国内外市场收获了可观订单。公司更是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兼顾了经济发展和低碳排放。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使用部分或全部废旧纺织品制成的溶解浆和木材,制备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宜赛尔,在针织、梭织、牛仔、商务、休闲、运动等领域内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凭借其优异的绿色可持续特点助力应用项目屡获大奖,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通过化学法循环再生技术,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把废旧涤纶纺织品进行解聚离心分离,实现在分子和原子层级回收聚酯,使其以原始资源的同等纯度实现再利用。如今佳人新材料每年可以转化废旧涤纶纺织品近4万吨,这代表每年节省石油近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5万吨、节约标准煤5.7万吨、节约水12.6万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无水染色,这在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技术,现在已经成功实现生产。连云港鹰游新立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免水洗联合生产线整个过程就不用一滴水,更不产生废水。该技术与传统印染相比,可以减少用水量90%以上。

除研发绿色产品外,很多企业已经把绿色可持续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017年就将可持续发展整合为集团总部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先后打造了鄂尔多斯集团源牧场,启动碳中和项目,利用新的技术和工艺开发出可持续产品——“善SHÀN系列”。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总裁、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臻表示,接下来集团将要建设行业第一批零碳工厂、零碳车间,2024年底完成羊绒生产的绿电替代,以“可持续羊绒”和“负责任羊绒”,为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树立标杆。

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纺织行业信心满满。相信在各方的引领和努力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认知,纺织行业也将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有更深的融合,研发出更多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让我们期待纺织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